“我愿以身许国!” ——王淦昌院士这句掷地有声的誓言,穿越时空,至今仍在回响。7月4日下午,一场由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师生、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医务工作者和我校师生联袂呈现的音乐诗画剧《我愿以身许国》(清华核研院版)在大学生活动中心小剧场精彩上演。
该剧以独特的艺术视角生动再现了我国核工业发展的光辉历程,共同讲述着钱三强、邓稼先、王淦昌等“两弹一星”元勋及清华人献身“两弹一星”事业的感人故事、家国情怀,呈现了壮怀激烈的“两弹一星”精神。
该剧由“序幕”“亲爱的祖国,我们回来了”“我愿以身许国”“风从清华来”“迢迢银河路” 五个篇章组成。从科学家们海外求学心系祖国,到冲破艰难险阻归国;从扎根戈壁隐姓埋名,默默开展科研攻关,到最终取得 “两弹一星” 事业的伟大突破,每一章节都扣人心弦。
序幕
拉开历史帷幕
引领观众回到那个百废待兴
使命召唤的年代
亲爱的祖国,
我们回来了
科学家们心系故土
冲破重重封锁毅然归国
拳拳报国情令人动容
我愿以身许国
隐姓埋名,扎根戈壁荒滩
在极端艰苦条件下
开启惊天动地的科研攻关
奏响无声的奉献壮歌
风从清华来
清华师生满怀热忱奔赴核事业前线
在黄沙漫卷中书写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忠诚
迢迢银河路
以身许国的赤诚与自强不息的精神
延伸向科学探索的浩瀚征途
演出过程中,现场气氛热烈非凡。小剧场内的灯光随着剧情的推进不断变换,与舞台上的表演交相辉映,营造出强烈的艺术氛围。音乐时而激昂振奋,如冲锋的号角,鼓舞着科研工作者们勇往直前;时而婉转深情,诉说着科学家们对祖国和亲人的眷恋。配合着大屏幕上展示的历史图片和影像资料,观众仿佛身临其境,置身于“两弹一星”的研发现场,深刻体会到了当年科研工作的艰辛与不易。
北京化工大学昌平校区与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比邻而居。此次活动是由两校共同举办,是一次跨越校门的艺术传递,更是一堂师生同上的思政大课,旨在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引导师生感悟赤诚报国的情怀,激发立足岗位的担当,凝聚同心报国的力量!
北京化工大学近七十载的办学历程,始终秉承“宏德博学、化育天工”的校训,弘扬“团结奉献、艰苦奋斗、务实力行、博学创新”的化大精神,为祖国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杰出人才。学校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动科技创新发展方面展现出的使命担当,与《我愿以身许国》所讴歌的“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高度契合。这种跨越时空的精神共鸣,正是新时代高校应当传承和发扬的宝贵精神。
我校师生对此次演出反响热烈。演出结束后,现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师生们纷纷表示这不仅是一场精彩的艺术表演,更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党委研工部部长 王陶冶
舞台上每一个闪耀的身影,背后都是科学家们以青春赴使命、用热血铸丰碑的动人故事。他们攻坚克难的坚韧、潜心钻研的执着、无私奉献的情怀,如同一座座精神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这份感动不应止于铭记,更应化作携手奋进的力量。期待两校同行同向、同向同行,在人才培养、科研攻关等领域优势互补、协同创新。
北区办综合科科长 赵晓健
观看《我愿以身许国》后,我深受触动。老一辈科学家“我愿以身许国”的誓言,饱含着对祖国的无限忠诚与热爱。他们放弃优渥条件,隐姓埋名投身科研,在艰苦环境中攻坚克难,助力国家挺起科技脊梁。作为学校行政管理人员,我将以他们为榜样,立足本职岗位,为师生做好服务保障,助力学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国家培养更多心怀家国、勇于担当的优秀人才,让“宏德博学,化育天工”的精神在报国之路上绽放光芒 。
工程训练中心教师 刘佳其
作为教师,我们或许成不了造星的人,但可以成为播火的人——把“两弹一星”精神里的坚韧、赤诚、担当,化作课堂上的点点滴滴,让学生们知道:他们站立的土地,曾被怎样的光芒照耀;而他们的未来,该以怎样的姿态去创造。这大概就是我们对那段峥嵘岁月最好的致敬吧。
机电工程学院学生 王学超
观看这场演出,让我对“两弹一星”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老一辈科学家们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依然能为国家的强大无私奉献,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次活动还是一次学校服务保障人员的集中培训会,精彩表演引发他们强烈共鸣。
紫竹二食堂主任 戴冈
科学家们的精神让我特别触动。我们食堂虽不能造“两弹一星”,但保障好师生的一日三餐,让他们有充沛精力学习和科研,同样是为国家育才出力!“两弹一星”精神里的那份坚守与奉献,落在我们肩上,就是每天炉灶前的热忱,是油盐酱醋里的精细。把每一餐饭做好、做安全、做温暖,让师生感受到“家”的味道,就是我们最朴素的“以身许国”。
保卫处干部 郭卫彭
剧中科学家们为国铸盾的忠诚与担当,深深震撼了我。他们守护的是国之重器,我们守护的是校园安宁,职责不同,精神相通。“两弹一星”精神启示我,每一次认真巡逻、每一次仔细排查、每一次及时响应,都是在为师生筑起安全的屏障,为学校发展保驾护航。把平凡小事做到极致,就是对“以身许国”精神最踏实的传承。
《光明日报》报道北化这项工作!
铭记历史,自强再出发!
跃动北化×五球联赛,北化人运动不停!
来源|北校区工作办公室
文字|赵晓健 王姗姗
摄影|郭呈祥(清华大学)
视频|姚本旭
责编|方阵 邵锦梦
美编|朱佳雪
审核|韩悦 欧宝铭 夏颖
出品|党委宣传部
记得为北小化点亮这里哟!
顺阳网-顺阳网官网-广东股票配资网-如何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