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建议:超过55岁的中老年人,宁可多走路,也别做这4种运动
袁医生课堂
62岁的王大爷总是说“老胳膊老腿得练”,于是跟风学年轻人跳绳,每天跳2000下。然而,仅仅一周后,他的膝盖肿得像馒头,医生诊断为关节软骨磨损。医生提醒:老人运动,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比盲目锻炼更为重要。
超过55岁,这4种运动不建议做
1.剧烈对抗性运动
篮球赛、足球赛等,这类运动需要快速冲刺、急停转身、肢体碰撞,对中老年人的反应速度和平衡能力是极大考验。55岁后神经反射变慢,突然变向时容易摔倒,轻则扭伤脚踝,重则骨折。
更危险的是,剧烈运动时心脏需骤然加大供血,血管承受的压力瞬间飙升,就像老化的水管突然遭遇高压水流,可能引发心梗、脑溢血。而且关节在剧烈扭转中,半月板和韧带很容易撕裂,年轻人尚且需要数月恢复,中老年人往往恢复缓慢,甚至留下终身疼痛。
2.频繁弯腰低头的运动:长时间打羽毛球、反复弯腰够脚尖
打羽毛球时反复仰头扣球,颈椎在极度后仰中会过度牵拉血管,影响脑部供血,可能突然头晕眼花。而反复弯腰够脚尖,不仅会拉伤腰部肌肉,还可能因动作过猛诱发血压波动。
55岁后腰椎间盘早已开始退变,就像老化的弹簧,弹性越来越差。频繁弯腰时,腰椎间盘承受的压力是站立时的3倍以上,容易导致髓核突出,压迫神经引发腰痛、腿麻。
3.憋气发力的运动
拔河、举重、硬拉等运动,憋气时胸腔压力会升高,就像给心脏套上了紧箍咒,导致心脏向全身供血的阻力陡增,血压瞬间飙升。对血管弹性差的中老年人来说,这可能诱发眼底出血、脑出血,甚至主动脉夹层。
同时,憋气会让肺部无法正常换气,脑部缺氧,容易眼前发黑、站立不稳。举重等负重运动还会让膝关节、腰椎承受远超体重的压力,55岁后骨密度下降,稍不注意就可能引发或膝关节脱位。
4.反复重复单一姿势的运动
比如,跳绳时膝盖每一次落地,都要承受体重4-5倍的冲击力。55岁后关节软骨早已磨损变薄,缺乏足够的缓冲能力,反复冲击会加速软骨退化,不出半年就可能患上膝关节炎,上下楼梯都困难。
长距离蛙泳看似温和,但髋关节需要反复做外旋动作,容易拉伤腹股沟韧带,且换气时频繁抬头低头,可能刺激颈部血管,对有颈椎病的中老年人来说,还可能诱发眩晕。
医生提醒:中老年人选择运动,记好这3个原则
1.循序渐进,别\"一口吃成胖子\"
很多中老年人刚运动就追求\"多量\",比如第一天走1万步,第二天就加到2万步,这很容易让身体受伤。正确的做法是从低强度开始,比如先每天走20分钟,每周增加5分钟,让身体有适应的过程。当运动后出现持续疲劳、关节酸痛超过2天,一般就说明需要减量了。
2.个性化评估,别盲目跟风
运动前要先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有高血压的人要避开突然发力的运动。膝盖不好的人别做蹲起、爬楼。糖尿病患者运动时要带块糖,以防低血糖。
建议每年做一次基础体检,让医生根据骨密度、心肺功能、关节状态推荐合适的运动,就像穿衣服要合身,运动也要\"量身定制\"。
3.重视热身与收尾,给身体\"缓冲带\"
运动前5-10分钟的热身能让身体从\"休眠\"状态苏醒:活动手腕脚腕、转动腰胯、缓慢踢腿,让肌肉和关节\"热起来\";运动后别马上停下来,花5分钟做拉伸,比如站着勾脚尖拉伸小腿,坐着转动肩膀放松上肢,帮助肌肉恢复,减少第二天的酸痛。
中老年人想要运动,可以试试这3个运动
1.健步走:最安全的\"基础款\"
选一双带气垫的软底鞋,在公园平坦的步道上走,步幅以\"脚跟着地时膝盖微弯\"为宜,每分钟60-70步。走路时抬头挺胸,手臂自然摆动,能锻炼心肺功能,还能活动全身关节。每天走30-40分钟,分2次进行,比如早上走15分钟,晚饭后半小时再走15分钟,避免过度劳累。
2.太极拳:调和气血的\"智慧运动\"
太极拳的云手、野马分鬃等动作缓慢柔和,能活动颈肩腰胯,改善关节灵活性。练拳时配合深呼吸,能调节心率,让紧张的神经放松下来,特别适合有高血压、失眠的中老年人。初学者可以从简化版24式开始,跟着教练学习正确姿势,避免弯腰驼背练拳,反而伤了腰椎。
3.坐姿运动:体能较也有\"安全选择\"
坐在靠背椅上,双手抓住椅子扶手,缓慢抬起一条腿至膝盖与地面平行,保持3秒再放下,两腿交替做,能锻炼大腿肌肉,预防肌肉萎缩;双手握拳,缓慢向上举过头顶,再放下,活动肩颈,缓解久坐后的僵硬。这些动作强度小,适合刚出院、体能差的中老年人。
55岁后运动,就像给老机器上润滑油,目的是让它运转得更顺畅,而不是拆了零件重装。避开那些可能伤关节、伤血管的运动,尽量选择走路、太极这样的温和方式。
记住,中老年人的运动,安全永远比强度重要,选对了方式,才能在岁月里慢慢收获硬朗的身体。
顺阳网-顺阳网官网-广东股票配资网-如何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